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怎样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2008/10/4 9:11:00 浏览:1524 来源:东莞家教网

家长会上的讲话:

怎样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思考:聪明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超常智力的儿童有没有?有,统计结果表明,超常智力的人只占百分之三。

伤仲永和润土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

仲永五岁的时候,不认识书具,突然哭着要。父亲感到诧异,借笔给他,他马上书诗四句,其文彩和条理皆很好。二十岁的时候,却“泯然众人矣。”为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知道下雪天抓鸟,知道守西瓜刺獾猪,二十多年后,他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现代很多家庭也在演绎着仲永和闰土的故事,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却表现平平。
反过来,天生条件不很好的,甚至有生理缺陷的小孩,经过家长和老师因材施教,走向成功的事例却很多,比如:周弘将聋哑女儿培养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还有能够指挥乐团的弱智儿童周周的故事,等等这些都说明,人的成长与教育紧密相关.


一、养成良好习惯能使孩子变得聪明;

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曾慕菊说,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告诉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点;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讲,教育要重在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要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好好说话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等,相反,坏的习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在克服坏习惯的同时,我们应该区分真正的坏习惯和大人自以为是的坏习惯,一定要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动手做玩具,就不是坏习惯,不但要鼓励,家长还要提供条件支持;种花种草饲养小动物,学生可以全力以赴,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提供必要的帮助;喜欢看书,有时甚至忘记吃饭了,家长要正面引导,不要动不动就高压制止,反过来还可以多买好书给予奖励。
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完它的利息,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孩子变得聪明;
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
1、安静的学习环境;
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进行学习,父母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环境和他进行交流谈心,现在的家庭往往忽略小孩的存在,总觉得小孩不值一提。这里和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9岁的小孩很不幸,从小就双耳全聋,7岁那年,深爱他的妈妈因病去世,一年以后,爸爸给他娶了新妈妈,又过了一年,新妈妈要给他生小弟弟或小妹妹了。
有一天,他去给新妈妈买苹果,遇到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妈妈要是生个女孩还好,要是生个男孩你就全完了。”为了形象说明,他的朋友从苹果摊上拿起一个好苹果和一个坏苹果,在他的面前比划了一下,随手扔掉了坏苹果。
孩子眼里刹时充满了眼泪,后来,他爸爸为了筹钱买房子,又讲他妈妈留给他的邮票卖了,孩子伤痛欲绝,他新妈妈分娩了,当他知道新生的是一个男孩时,孩子狂奔出医院,天快亮时,心急如焚的父亲和邻居在孩子的母亲墓前找到了孩子,邻居的叔叔说:“回家去吧,孩子,爸爸很担心你。”
可是孩子哽咽着说:“不,爸爸除了管我吃,管我穿,其他根本就不管我。”
可见孩子是有心事的。
陶行知的小小歌很有意思: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

2、充分的学习条件;

人的成长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都十分清楚。条件艰苦,固然能锻炼人,但整体来说,条件艰苦人成才的几率还是要低得多。我们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有很好的天然条件,可以下河抓鱼,可以上山摘果,可以和伙伴们满山满野的追跑,所以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但现在我们的小孩就不同了,不可能体会到我们以前的那种生活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贫乏、单调,甚至有点无聊,作为家长,应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比如:种花种草饲养小动物,你帮他想办法了吗?比如看书,有书可看吗?比如画画,有纸和笔吗?比如学一种简单的乐器:口琴,笛子,几块钱就能做到的,可是这些我们都给他们准备了吗?没有,我们都认为这无所谓,那你叫他怎么玩?怎么学?我小时候,我爸爸送我一只竹笛,我那种高兴,无法形容。

3、父母的学习示范;

小孩的模仿能力最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在麻将声中能很好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也很难想象,小孩的童年在父母的吵闹声中能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孩在台灯下做着作业,妈妈在坐在沙发上看着杂志,爸爸在书房里阅读报纸,这是一副多么温馨而健康的画面,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美好的家庭啊,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想见,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