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8 8:38:00 浏览:773 来源:东莞家教网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 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 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 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 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 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 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 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 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 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 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 ,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 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优良的道德品质 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 质进一步提高。《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健康 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有利 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所指出的:“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 的能力。”
再次,心理健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 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 率, 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 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 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以及中学生性发育的前 提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 不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 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 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 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 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 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 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 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 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 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 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 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 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 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三、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学生年龄的增长、主客努力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 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的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 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 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1994年,国家教委明文规定:“中小学在活动课、科技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5课时用 于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41.0%的中学生认为健康教 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中学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中学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 。”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 、电视、录像、黑板报等等 宣传 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 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 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 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现阶段,中 学暂时还难以配置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为此,由校长、书记、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 员做心理咨询教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个学校至少应配1~2名心理咨询教师,有的放矢、 长期跟踪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这些教师应当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 并受过一定的专门培训。切不可把那些连基本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都难于胜任的“闲人” 派作此项工作。并且,要舍得投资,用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培训应课程化,要学习心理 咨询理论与技巧、心理辅导概论、心理卫生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等专门课程。
3?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 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 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 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 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 发。
4?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中学 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体育锻炼改 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5?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为先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研,必须在正确 的理 论指导下进行,才能避免走弯路或低层次的重复。因此,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科学研究工作。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是一种肤浅的短视行为。
6?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使未来的中学教师承担起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 目前,师范教育所开设的课时不多的心理学课程,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心理和教育心理方面的 理论,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去教好书,而不在于如何应付急剧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塑造健全 的人格。现代师范教育应有足够的关于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塑造人格健全的跨世纪新 型教师。毕业后承担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 化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