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从英语语言学习看合作学习

2011/11/11 11:30:00 浏览:687 来源:东莞家教网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点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堂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授课方式往往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减轻学生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能使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其中。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发展,90年代我国在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合作学习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英语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与巩固单词。在学了新单词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分类记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单词配上相应的图片加以记忆。

  合作编对话。学生学完新课文之后,教师要求他们仿照课文编对话。在编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些不懂或遗忘的单词,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词典或问老师等学习方法来完成任务,然后再通过表演来加以巩固。这避免了大课堂上不懂装懂,滥竽充数的现象,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

  合作学唱英文歌。有很多英文歌曲是非常美妙动听的,可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又是非常有限。如果通过合作学习就能够达到唱歌学英语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又可以学会不少东西,同时,又不失学习兴趣。

  合作进行讨论。在介绍完一篇新课文后,学生除了要求能掌握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对课文内容能加以理解。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得以开口说英语,在看到自己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合作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与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一些新单词。利用教师准备的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一起阅读,并完成一些相应的活动或练习。学生也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报刊物来阅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适当抽查。

  合作学小诗、编小诗。英语里有很多容易上口而又有情趣的小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一、两首小诗,积少成多。通过学习与积累,学生扩充了词汇量,拓展了知识面。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会不会使孩子滋生出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事实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都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

  在合作学习中,孩子都能通过老师激励性的语言而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或担心犯错误而不敢发言。他们可以在众多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锻炼自己的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内在动机。纯机械的语言操练只能使学生了解语言知识的基本结构而不解其意,且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所创设的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能引起学生学习与合作兴趣的语言情景,能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发展思维,活学活用。

  人的语言是以思维为基础的,语言交际其实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孩子都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能互相间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自己有时也是“小老师”。

  因此,在孩子的语言教育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提高能力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应用的角度。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