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2011/12/2 10:16:00 浏览:628 来源:东莞家教网

对小孩子而言,讲道德、守规范等词汇听起来是那么抽象难懂。但如果父母亲在进行道德教育时,直接教会孩子懂得怎么做是不合适的,怎么做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发现让孩子明白这些一点都不难。

在这里,就让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从最简单的方法一步一步教孩子懂得“对与错”吧!

让孩子了解“对与错”的最佳时期

孩子的道德感自他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在逐渐地认识发展中了。不知父母是否注意到他做错事被你发现时脸上出现的愧疚表情?从这时开始,他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

而父母必须帮助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孩子开始与其他小朋友有交往的时候,公平就成了他们友好相处的先决条件。专家说:“缺少了道德准则,他就不可能和别人融洽相处。”

所幸的是,孩子的语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他已经可以理解并接受一些道理。比如:在超市,当他想把糖块装进自己的口袋时,你可以向他解释为什么,而不只是单纯地说“不行”,你可以告诉他“我们还没有结帐,它们还不属于我们。”相信他能够理解并且接受。

另外有利于你的一点,就是孩子总是希望能够讨好你,让你高兴。对孩子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情,你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奖励或惩罚来表达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从而引导他的行为,帮助他适应相应的规则。

孩子眼里的对错标准与成人不一样

道德感不只是父母告诉孩子那么简单,你们需要把它变成孩子内心的东西。孩子们需要这种成长的知识、情感和社会经验。父母需要从根本上让他明白为什么有些举止是错误的,有些是正确的。

因此,父母的判断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你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有你的行为举止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不过孩子们区分对错的标准,可能与你不太相同。要帮助孩子树立道德准则,父母必须先了解他们眼中的是非观。

1、孩子们看待事情非常简单,而且非黑即白,而且更看重结果。

一个孩子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不让妈妈继续刷碗,一连打碎了4个杯子,另一个孩子为了拿高处的糖果打碎了一个杯子。谁的行为更错误,孩子们的判断是打碎杯子多的人当然更错误。

同时,孩子们的心中还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玩游戏的时候喜欢赢,所以他们会忽略规则。当孩子非常想要一个不属于他的东西,这种感受足以让他觉得这真的是他的,所以拿了它也没有什么错。

2、当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他们会想办法掩饰。

如果你告诉3岁的孩子不要碰一样东西,一般的孩子都会去碰,而且有80%的孩子不会主动承认。

3、当孩子们有挫败感的时候,更容易忘记规则。

比如,当他们嫉妒朋友有了新汽车,会有意地做点破坏活动,但他不会总想着这件事儿。而且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错了。不过,他会很害怕这会影响以后别人对他的看法。

道德准则入门训练

对父母而言,教导小孩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而不是和他讲抽象的道理和概念。

换位思考

那些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的孩子是最具有道德意识的,然而,学龄前的儿童才刚刚开始学会理解别人的需要。这时,模仿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帮助。一位妈妈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如果我的女儿在幼儿园里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我就会找机会重演当时的情景,但由她来充当那个小朋友,让她来亲自体会那个小朋友的感受。”你也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高兴或伤心。

教育要少量多次进行

教导孩子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打人、嘲笑或侮辱别人、不经允许拿别人的物品等都是错误的行为。这些规则对学龄前儿童的帮助最大。比如,毛毛妈教育毛毛说别人“愚蠢”是不对的。后来发生保姆事件时,妈妈对她讲:“说保姆有一个大屁股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毛毛问:“就像说别人‘愚蠢’一样,都是错误的,对吗?”这时,毛毛已经完全理解了。

正确的奖惩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冲他喊叫,相反,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例如:对犯错的孩子说:“因为你拿走弟弟的玩具,弟弟哭了,在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必须把玩具还给弟弟,”然后开始倒数。如果必须要惩罚,应该就事论事,如当孩子用玩具打别的小朋友时,你就干脆拿走玩具。另外,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都应该适当地给予奖励:“你刚才拥抱了正在哭的小朋友,安慰了她,妈妈很高兴你能这样做。”

需要耐心

有时,孩子明明知道做某件事是错误的,可还是做了,也许是因为忘记了,又或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必要时,父母需要重复上面提到的步骤。专家表示:到了4岁,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懂得打别人或私自拿别人的物品是错误的行为,不是因为怕被大人看到,而是已经懂得那样做是有违道德规范的。

父母做在先

2-3岁的孩子最爱模仿大人的言行,如果父母给孩子立了规矩,自己就得先做到。假如父母经常在背后说朋友的坏话,那么当你的孩子称自己的伙伴为“猪头” 的时候你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责备他。如果你在责骂过丈夫之后自己都不能主动道歉,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向别人说“对不起”呢?

相反,当孩子成为“道德标兵”后,你还得时刻警惕自己受到孩子的指责。比如,你经常告诉孩子不应该说别人是“笨蛋”,而当有一天你和朋友聊天时说到你那个笨蛋洗衣机又坏了时,很可能你的孩子就会跳出来对你说:“不可以说‘笨蛋’,那是不对的。”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恼羞成怒”地向孩子发脾气,而可以给他解释这个词汇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或者从此以后干脆就从你的词典中去除这个词好了。此时的付出和努力最终会为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