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010/6/1 11:10:00 浏览:1249 来源:东莞家教网

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家长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我们知道,传统的应试教育确实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他太多强调考试对学习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应试教育下涌现出的很多的“书呆子”就是明证。在对应试教育的一片声讨声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逐渐注重孩子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不惜投入大量财力让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在实践过程中又不自觉地滑回应试教育技能训练的轨道。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和体会素质教育的本质。没有把教育对象看作独立的整体的个体生命的人来对待。

我们知道,社会的主体是人,一切社会的活动,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而社会需求的都是“成熟的人”。因而人不但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样,“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看待,把学生的人格、感情、要求放在应有的位置。坚决反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即不去关心学生想什么,要什么,而是只要求学生该做什么,好像学生时代与快乐、享受、收获和成功无关,有的只是辛劳、汗水和付出。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成才是人生的目的,学习生活仅仅是手段。“人的教育”要求对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有新的转变,要由单纯满足社会需要变为注重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人不再单纯地作为社会工具来培养,而是被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塑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只有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尊严、人格、权利、感情和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抱负和志向,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判断,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人的教育”必须尊重个性。个性是一个极其复杂、开放的系统。鲜明的个性正是由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主要是指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及子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及相互作用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个性化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尊重个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平等对待学生,既要尊重一般学生和差等生,还要尊重优秀学生。对任何一类学生的放弃或不尊重,都不是“人的教育”,都不是平等的教育。所以说,平等教育既不是对少数人的平等,也不是对多数人的平等,而是对所有人的平等。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二是要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三是要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四是要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五是要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六是要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其次尊重个性要在教育活动中注重体现个性。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再次尊重个性要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3.“人的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不仅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它比知识的传授要复杂得多。所以,“人的教育”要求必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武装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一,进行有关社会价值的人格教育,特别强调合作、正直、和蔼、孝敬父辈、社会正义,尊重他人、公民法律、具有社会责任感,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劳动等;第二,进行有关个人价值的人格教育;第三,进行有关国家和世界价值的人格教育,要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的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等;第四,帮助他们处理好人格全面发展和专业成才的平衡关系,帮助他们注意各种人格特质的平衡发展,纠正他们的人格缺陷,从而更好地应付形势的挑战,适应社会的需要。

4.“人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关切心。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学会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与悦纳现实,要有一种博大的关切心,学会对自我的关切,学会对亲近的人如父母、子女、同学、同事、朋友等的关切,学会对陌生人和相距较远的人的关切,学会对动植物和环境的关切,学会对人道世界的关切,学会对思想的关切。

5.“人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世纪之交的教育领域,教育观念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转变: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为强调创造性的革新精神,从培养竞争转变为培养合作,从强调狭隘的民族观念与民族忠诚转变为培养全球意识与对人类的忠诚,从强调为个人的成功学习转变为为公共利益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不仅学会接受别人的观点,而且还要在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形成自我的认识,提高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学会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别人思想的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意识,把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一切创造潜能都释放出来,培养勇于向前、勇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