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6 10:18:00 浏览:738 来源:东莞家教网
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一种负性情绪状态。任何对人的身心构成威胁的情境,如疾并对个人自尊心的挫伤、超过个人能力限度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个人交往中的矛盾冲突、生活中的压力等等,都可以引起人的焦虑。适当的焦虑能激发人们行动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有动机作用。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导致心理失衡。人若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状态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胃溃疡、心脏并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对人的身心和健康危害极大。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基础阶段,发展的状况对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孩子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各种问题蜂拥而至,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独生子女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又是怎样的呢?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在小学阶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大体相当,都是有两成左右的孩子存在过度焦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小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当这些压力超过了儿童承受能力时就引发了严重的焦虑情绪。两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明显的过度焦虑,说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当引起家长的大力关注。
就这些孩子的过度焦虑倾向内容而言,调查表明,不论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集中表现在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上,所占比例都超过20%,而以往表现明显的学习焦虑则极不突出;独生子女的冲动倾向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二者有极显著差异。
所谓冲动倾向就是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方去,或想死等等的倾向。所谓恐怖倾向就是客观上一点也不需要恐惧,主观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的现象。所谓对人焦虑就是与人交往时神经兮兮,老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对自己不利,怕生人,不敢交往,心中焦虑不安。这几种倾向的产生都是因为个体内部有强烈的焦虑。分析一下小学孩子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环境的矛盾我们就能清楚地把握小学孩子强烈焦虑产生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要缓解小学孩子心中的焦虑,学校和家长均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学校方面,对孩子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是否存在一些不必要的、过于严厉的约束。如,本次调查中发现,某个学校明文规定孩子在楼梯上、楼道里行走时一定靠右行,走错了要扣分,要受批评。教师都不能保证每次都要靠右行,何况孩子呢?这样的规定就是没有必要的、过分的。这种要求最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淤积在心中,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强烈的焦虑。另外,学校教育也要注意采取适合小学孩子特点的方式、方法。少用一些强制、命令的口吻,多用劝告、商量的口气,把生硬的道理编成生动活泼的小节目,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由孩子亲自表演出来,潘南小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颇受孩子喜爱,教育效果也比生硬的说教要好得多。孩子心甘情愿、发自内心的接受,哪里还会有什么心中的闷气呢?
家庭方面,要注意良好的家教方式,这一点独生子女家庭应格外注意。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了父母不同的教养态度会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性,也证明了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最合理、最有效。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一般会有合作精神,情绪比较稳定、大多能坦率地讲出内心的感受、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这样的孩子走进学校一般能很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即使是有个别暂时不适应的地方也敢于告诉老师,与老师讨论,这样,他们心中就不会形成太多的压抑、郁闷,过渡焦虑状况自然就很少了。
实行民主型教育方式,父母首先要把孩子真正看成孩子:他们既不是成人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能力、任人摆布的小动物,他们是儿童,是有自己的思想,有一定能力,身心正在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儿童。有了这样的“孩子观”,父母就不会再用要求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也不会过于娇宠孩子,事事包办代替,处处迁就容忍,把孩子变成“小无能”、“小霸王”,而以上这两种现象恰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最易出现的误区,所以较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减轻孩子过度焦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中还发现,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小学孩子的学习焦虑普遍较低,在所有存在过度焦虑的人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孩子存在学习焦虑。这个结果与实施素质教育有直接关系。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孩子的各项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诸多方面,教育评价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再也不是单纯以孩子的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学校、教师的工作,“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孩子的命根”再也不是校园中永恒的主题。有的学校为了把孩子从分数的高压下解放出来,甚至取消了百分制,用等级制重新给孩子评价。评价时也不再是单看孩子的文化成绩,其他如思想品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也成为考核的指标。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彻底打破了学习成绩的桎梏。学习压力小了,不再为考试提心吊胆了,学习焦虑自然少了。
由上可见,小学阶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都是有两成左右的孩子存在过度焦虑,这反映了小学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家长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小学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矛盾性,导致了不论是独生子女小学孩子还是非独生子女过度焦虑都集中表现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又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使得独生子女的冲动倾向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样的结果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小学孩子,根据我们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教育管理方式,特别是对独生子女,家长更要注意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注意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把孩子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让孩子更多地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