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2010/6/23 15:32:00 浏览:682 来源:东莞家教网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往往强调技巧的提示与点拨,却忽略材料的摄取和积累。技巧只是形式,材料才是内容。重技巧轻材料的作法不过是舍本逐末,而观察与感受正是写作中摄取和积累材料的基本能力。

  观察,即远为“观”,近为“察”。具体地说,就是有目的、有辨析地调动所有的感官,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简言之,就是用眼睛去看。感受,亦称体验,指在观察的基础上,由于接触事物、感知事物而引起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客观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

  写作之前,须多多观察和体验,做到事事留心,时时在意,坚持不懈,养成习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主动感知,培养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这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文章是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熟悉生活,不懂人生世相,就写不好文章。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观察与感受的方法。

  一、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观察与感受时,以“一”为基点,联想到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只有在观察感受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作文之所以瘦而瘪,浅而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如看到镜子联想到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作品是生活的镜子,行动是思想的镜子;镜子是公正的,它既可显示人的美貌,也可暴露人的污点,这样的想象就丰富了。

  如学生优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由“茶”而至人生的观察联想和惊叹:“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于水上,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叶几经沉浮,终于落定,茶香袅袅,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厌恶苦难,但换个角度,也得感谢苦难。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 

  二、由表及里,分类比较

  观察感受事物时,了解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我们要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揣摩和揭示表象掩盖的深沉内涵与真正本质。如谌容的《献上一束夜来香》,看似写的是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经历的小波澜??小人之心、小人之口渲染成的一段“桃色新闻”,但实际上却是特定环境中和时代里,由复杂的权势名利、畸形的人事关系导演的一出“小公务员之死”。以小人物的遭遇来揭示大社会的特征,没有对社会人事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是做不到的。

  观察过程中要求纵横双向比较和感知,分别揭示不同人、事、物、景各自的特征。如高中课本中的鲁四老爷、赵太爷、周朴园几个文学形象,虽然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但他们性格各异:鲁四老爷表面知书达理,实际上满脑子封建礼教;赵太爷看似霸道凶狠,一到革命,就温顺投机;周朴园更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本家的混血儿,既刚愎专制,又贪婪残暴。而鲁迅作品中作为下层人民代表,阿Q头上的“癞疤”常成为精神胜利法的诱因,祥林嫂几次到鲁镇的“眼神”变化,准确反映出祥林嫂经历被卖、丧夫、失子、被逐的遭遇后精神上所受的打击。这样的观察感受才能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三、探幽索微,抓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细枝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节要细致、具体、形象、逼真,用词又要精当、绘形传神。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细致精细地观察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要善于探幽索微,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壮士,个个栩栩如生而又性格各异,正是施耐庵在生活中深入细致把握人物个性的结果。郑板桥曾作诗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魄随风转,七魂浮波涛。”一学生嫌其观察感受不够细致,叙述描写不太具体,遂将“二八”“风吹”“三魄”“七魂”分别改成“谁家”“何故”“青丝”“粉面”,郑板桥对其大加赞赏。

  四、转换角度,移位观察

  所谓角度,就是视角和着眼点。视角指站在哪个位置上,从哪个方向或侧面观察和感受;着眼点则指被观察感受事物的某个部分。移位就是改换视点,改变角度。位置有远近高低,角度有俯仰正反,观察感受时既考虑位置又考虑角度,对事物就会有不同但更全面、立体的认识。

  大雪纷飞,一家店铺中的几人对此所言所想均不相同,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所站角度不同所致:

  店老板:大雪纷纷下(生意发愁)。

  县官:都是皇家瑞气(阿谀奉上)。

  地主:下他三年又何妨(不劳而获)。

  乞丐:饱汉不知饿汉饥(衣食不保)。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房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

  当然,就材料的摄取与积累而言,仅会观察与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调查与研究、阅读与理解、想象与联想、“横移”与“直取”、储存与发酵等诸方面的能力。但对于初学写作者,仔细观察,深入感受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