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人性教育之礼貌教育

2011/1/7 14:38:00 浏览:930 来源:东莞家教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春秋左传》更有“文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之说。中国之所以又叫华夏,正在于,当其它大多数国家还穿着树叶、兽皮到处乱跑、甚至是还在裸奔的时候,我们已经懂得了穿衣服,而且还懂要穿得漂亮,“文章”就是衣服上的花纹,有花纹作为装饰衣服也就“华美”了;当其它大多数国家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时,我们已经在周朝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不仅有礼了,而且还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就服饰而言,我们也包含了“礼”的内涵,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很有讲究。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以礼治国”之传统。可以讲,这是我们在世界所为之骄傲的事情,这是文明的象征,是人性的重要体现。然而,现在孩子对于礼貌的缺失已经到了令我们不得不叹惋的地步,与日本、韩国的孩子一对比,我们会发现,很显然,他们比中国的孩子更懂礼貌,可众所周知,他们的礼节大部分也是从中国学去的。

礼貌之所以缺失,固然与西化的大环境中西方生活观念的渗透有关,但与我们对礼貌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关系更大。我们往往只停留在礼貌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上,把礼貌简单的看成了外在的表现,却没有注意到礼貌对一个人内在自我控制力培养的作用。我们讲礼貌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并非表明上的彬彬有理,而在于有修养的人是善于自我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的。

《论语?学而》中有子说到“礼之用,和为贵。”何为“和”?《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每个人天生就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这些情感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就会出现偏离“中”的状态,而如果能够加以控制使其不偏离“中”的状态就叫做和。正如朱熹注解所言:“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礼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人的喜、怒、哀、乐等性情,包括控制七情六欲,使整个人处于合乎情理的恰当状态。

如果一个人缺乏“礼”的约束就会造成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情,随意而为。想高兴就哈哈大笑,想发火就怒发冲冠,想哭就嚎啕大哭,想要什么就随便乱来,不分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讲,“喜极伤心”、“怒极伤肝”、“忧极伤肺”、“恐极伤肾”,使自己的整个身体机能紊乱,影响健康;另一方面,也会让身旁的人反感、觉得乖戾,毫无修养,影响人际关系;再严重些甚至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所以,礼貌的重要性,并不是简单的体现一个人形象的外在问题,而更应体现在对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的培养上,只有懂得控制自我的人,才会有良好的规范意识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我们从身边的孩子自就不难看出,很好管的、很懂事的、成绩优异的孩子必是一个从很懂礼貌的孩子。之所以好管并不是简单的懂礼貌就好管,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懂礼貌的人必是懂得自我控制的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懂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很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毫无顾忌,可以讲,与家长从不重视孩子的礼貌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礼貌教育的缺失或不重视使得这些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造成的。而这样的孩子也是父母造就的。一个人的礼貌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当孩子随意乱说乱讲的时候,你控制了吗?当孩子吃饭时看到自己喜欢的菜就一盘抬过来自己吃的时候你控制了吗?当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时候,你控制了吗?很多家长有一种认识,认为孩子还小,不管它,大了就好了。再加之,有的家长本身就是很不懂礼貌的人,或者是当孩子受到他人欺负以后,家长也不会在孩子面前用很无礼的方式帮助孩子出气。这样一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渐渐形成了不懂得自我控制、随意乱来的脾性,等大了要再转变就难了。

对于礼貌教育,必须注重从孩子的小时候抓。要对孩子的不礼貌的言行举止加以及时矫正,同时,教会孩子礼貌规范。见了长辈,应怎么称呼;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吃、位置怎么坐;走路怎么走,孩子的礼貌就是在这些细节教育中逐渐形成的。这些,是任何家长都可以做到的,可遗憾的是,我们却往往错过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礼貌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从小进行心理暗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其实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如果家长随时告诉孩子,“我的宝宝最懂礼貌了,是最文明的孩子。”然后,再让孩子来实践礼貌,见到长辈的时候问孩子应该怎么做,吃饭的时候问孩子应该做些什么,不同场合问孩子应该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在践行以后及时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很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礼貌,因为孩子内心深处已经把自己定位为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无形当中,孩子也就在自我约束了,时间一长,礼貌自然形成。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要把礼貌停留在塑造一个人外在形象的问题上,要真正明白礼貌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一个人内在自我控制力的作用,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加强孩子的礼貌教育。“礼仪之邦”的孩子应该有懂礼的特性!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