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东莞

正确培养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2011/5/18 8:31:00 浏览:604 来源:东莞家教网

 俗话说:“一百位教师,不如一位母亲。”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近年来,在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在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强度和克服困难的力度方面努力得还远远不够。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所有家庭的愿望。本文对家有幼儿的家庭来说.也许会有些启发。

  孩子需要家庭的温馨

  ◇父母相互体恤◇

  父亲和母亲必须像一根橡皮筋那样联结着,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之间相互体贴的心灵纽带成长的。倘若用演戏来打比方,父母是演员,主角是孩子,家庭就是舞台,周围交往的人们就是观众。演员如果不用心研究剧本使演出获得成功,这台戏就不是一出好戏。要使主角发挥其力量(孩子的成长),就必须要有好的舞台,同时也要靠演员的功力。父母亲意气相投、相互体恤,就能创造好的舞台培育好的角色。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慢慢地学会各种生活技能。作为幼儿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是打招呼、时间观念、整理、健康、安全5个要素。这是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应该在孩子的生活基盘──家庭中进行调教。

  “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父母的态度直接成为孩子的生活模型。父母之间生活和睦主动打招呼,孩子在与小朋友们交往时自然也会关系融洽,主动地打招呼。而且,父母应该制定计划,和孩子一起努力有效地利用时间,并规定时间全家一起打扫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清洁和卫生。在交通日益繁忙的今天,还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安全第一的观念。

  ◇商量与引导◇

  和孩子一起谈话时,家长不能一本正经,要以和孩子一样的心情以孩子的处境或角度谈话。比如,母亲正在织毛衣,孩子走到母亲的身边,不停地说着放学回家路上遇见的一条狗,“妈妈,我回来时路上有条小狗很可爱,身上毛绒绒的,我上去抱抱它,很暖和的。它还向我撒娇,好像要说什么呀!”于是母亲说:“是吗,你好像想说,想把它带回来吧。”“妈妈也这么想吗?我也想把它喂养起来呀。妈妈,我们家里能养吗?”

  从父母的角度对孩子说话时,应该注意引导,帮助孩子判断事物的善恶,表示出应该采取的方向,“妈妈也想喂养它,可是在这新村里,会给大家添麻烦的,所以你说能喂养吗?我们应该遵守规定吧。”可是,有时家长很难马上判断出好坏。那时父母不能回避,应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努力寻找最合适的解决途径。这样做,可以加强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性和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观察孩子的心路◇

  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如果父母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父母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留心发扬那些闪光点。

  ◇重视“教学相长”◇

  孩子的生活态度,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父母对家庭生活的态度而形成。

  家长应该知道过度的溺爱或放纵、过分严格的约束、父母爱情的不足、父母亲之间教育观念的不同,反映在孩子的眼睛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孩子是非常留意父母的言行的,而且还能有所反映。由此可见,一旦孩子发生问题,家长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生活,认真思考对孩子来说爱情和信赖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学相长”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校,也适用于家庭。

  ◇合家欢◇

  一家人最好能围着桌子吃饭,餐厅是家庭里每一位成员能够轻松愉快畅所欲言的场所,尤其对孩子来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所以必须制造出和谐的气氛。全家围着桌子吃饭时的话题,应该是能促使孩子有所长进的内容,如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心情的好坏、孩子一天里遇到的事情、将来的发展等。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家长应尽多地寻找全家一起吃饭的机会,努力制造愉快的饮食环境。
 帮助孩子了解生活环境

  ◇了解居住地历史和文化史迹◇

  您的孩子在屋外能够自由自在地奔跑或游戏吗?好动的孩子会在居住地的大自然中忘情地游玩,并通过那些游玩铭记居住地的自然景观,对居住地充满着感情,而且能在地区人们友好相处的环境中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奉献之心。

  您的孩子了解居住地的特色吗?比如,地区历史、文化史迹、产业、节日、与人生学习有关的设施、地区的发展、自然美景、交通要道等。家长应该让孩子亲身体验和了解居住地区的发展轨迹。

  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每一位居民对地区的感情和人们相互帮助构成的生活景观,能形成地区的风气,促使产生和睦的家庭、平和的地区气氛。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善于发现居住地区的美。

  ◇多听老人谈谈◇

  S君说,我不太了解以前的事,可是地区里的老人到我们学校里来讲课后,才使我们了解了许多往事。现在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做什么事都很方便,我为自己没有生活在以前而感到庆幸。我听爷爷讲起往事,说那时店里没有玩具卖,所以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母亲也说那时烧水做饭都用木柴。我觉得以前什么也没有,生活实在太艰苦了。

  过年时我到外婆家去,外婆用砂锅似的东西做饼。我吃着饼觉得非常香。外婆的家是老式房子,开水用煤油点上火烧的,所以厨房的地不是地板而是泥土。

  听着老人们谈各种往事,我才知道以前太落后。我很佩服以前的人们会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生存了下来。

  培育不轻易放弃的心理

  一郎君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跑步得了最后一名,母亲知道孩子已经尽了全力。

  在回家的路上,一郎君神情沮丧地向母亲说:“妈妈,我今天得了倒数第一。”母亲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身来,将双手放在儿子的肩上,慢慢地说:“今天的跑步,妈妈已经看见一郎在拼命地跑了。

  妈妈不会因为一郎落到了最后就不高兴的。即使是跑最后一名,只要是认真地跑了,就是最好的!”一郎君的脸色渐渐地恢复了平静,他向自己和母亲发誓道:“明年,我一定要跑第一名!”当孩子为失败而感到灰心时,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并用温馨的态度表示出自己的理解。

  ◇培养挑战精神◇

  如今孩子们的游戏,地区差别已经不太明显。孩子缺乏游戏的体验,不仅会影响孩子与自然的融合,还会涉及到孩子的生活体验和与人的融洽。

  在信息化社会中,孩子知道许多间接性的知识,但是由于缺少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孩子认定“即使自己从未做过的事也完全能够胜任”。遗憾的是,打破那种自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开始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每天在间接性的体验中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中一旦陷入困境,很多人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即使失败也会无数次地奋起的挑战精神。即使现在,人们也还要战胜许多困难和辛劳,由此培养生活的力量。我们常常会为那些藐视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去的人大受感动。

  孩子看着父母奋发的身影长大,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充满着生活的希望,因为希望是开拓未来的原动力。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辄发怒,当有人对他讲话严厉,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时,马上就激动起来。这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而造成的后果。

  孩子从小的时候起,通过受到训斥,能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孩子如果很少受到严厉训斥,完全生活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古人云说,“严父慈母”,家长的严厉教育,孩子会受益非浅。
培养孩子善于听别人说话

  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诉说这样的苦恼:“我们家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怎么办才好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家庭中就应该暴露出来,说明家长在讲话时,丝毫没有表现出讲话的魅力来。

  在家庭里,这不仅仅是听的问题,和讲话者讲话的内容与技巧都有关系。要使孩子提高听的注意力,家长就更应该考虑在如何使孩子爱听的方法上下功夫,使讲话的内容吸引孩子。母亲要常常叮嘱孩子,“惠子,今天老师说什么?讲一些给妈妈听”等等。即使孩子讲话的声音很小,家长也要表现出一种热情,注意聆听。重要的是,家长首先要当一位好的听众。

  培养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本来好奇心就很强,什么都想试试,遇见陌生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试试。这样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一边阻拦着一边解说,或认为孩子在淘气,训斥道:“不要乱动!”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家长应留出一些时间上的“空隙”,让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应该饶有兴趣地一起观察。而且,孩子一旦问出什么问题,就要作出适合孩子发育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是已经上学的孩子,就可以说:“你怎么认为的?”首先引出孩子的思考,或者说:“妈妈认为……不过再多我就不懂了,你查词典看看。”鼓励孩子自己查阅。如果孩子说:“妈妈,刚才的事,词典里写着……”家长对孩子的努力就应当进行鼓励:“看清楚了吗?了解得再详细些。”

  在父母亲如此的鼓励之中,孩子自然就会朝着“勤于思考”的方向发展了。

  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

  平时母亲总是爱唠唠叨叨地吩咐高志君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一天,高志君患了感冒。母亲为了使高志君的高烧降下来,在他的额头上捂毛巾、冰袋,换了有几十次,晚上也睡在高志君的身边,担忧地观察着,彻夜未眠,不住地鼓励着:“高志君,生命只有一次,有妈妈看着,高志君也应该坚持下去。”高志君因高烧正难受着,见母亲如此担心自己的身体,眼睛不由热起来。

  教会孩子主动向人打招呼

  小朋友挽着手臂一起去上学时,路遇熟人主动地招呼着,“您早!”“您好!”孩子们这些极自然的举动使一天的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即使成人,和心存芥蒂的人见面时,若能主动而开朗地打招呼,心中的块垒就会释去。就因为打招呼,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变得通畅起来。

  要想让孩子学会主动而开朗地打招呼,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会主动地招呼。父母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孩子说:“打招呼呀!”自己却不打招呼,孩子是怎么也不会愿意开口打招呼的。俗话说,看见孩子就能了解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对父母的言行非常敏感,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在亲子之间,朋友之间,邻居之间,通过打招呼,可以渐渐地扩大人们之间心灵上的沟通。

  孩子受到欺侮时

  听到孩子诉说自己受到欺侮的时候,您能够冷静吗?你会不会出现带指责的语言:“谁欺侮你了?”“怎么回事?”“你就一声不响了?”“他整你,你也整他呀!”“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孩子受到欺侮,往往会被人说成是“懦弱”。

  但是,孩子诉说自己的苦恼,是希望父母理解他的忧伤,帮助他懂得接着该怎么办,家长应该为孩子能向自己诉说而感到高兴,并表扬他。

  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侮时,家长首先应该冷静地了解事因和问题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给孩子打气,培育孩子自立的精神,然后必须和学校紧密联系,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孩子不去整理和收拾时

  孩子和母亲凑着脸整理着玩具。母亲微微地笑着对孩子说:“看,今天你陪我一起玩,我很高兴,谢谢你了。明天我们再这样玩好吧?”通过这样的对话,孩子也会感到整理的重要性,就不会把东西撒得一地了。

  无论哪个家庭,都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母亲一边说着“要吃晚饭了,把玩具整理好。”一边向厨房里走去。看见孩子没有整理,便没完没了数落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全部整理完。

  如果每天如此,这绝不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共鸣,产生动手的欲望。如果等着孩子去做,或和孩子一起做,会怎么样呢?在整理时,家长应以从容的心情、温馨的语言,使孩子体验成就感和达到目的的喜悦。

  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会收拾,这是从小就养成的坏习惯,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应该抛弃“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盲目乐观的想法,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让孩子在幼儿期就养成。

  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时

  婴儿出生后从一岁时就开始断乳,离开母亲的乳房,摄取普通的食物。与此同理,为了自立,孩子还需要开始心灵上的“断乳期”。

  这时的孩子,以自己贫乏的体验和知识,开始对发生在自己周围包括父母和学校里的事进行思考,观察社会。他们不是以父母或成人教导的那种概念去思索的,而是想建立起自己的观念。

  喜欢滔滔不绝的孩子突然变得话语很少,有时也会批评父母,不像以前那样坦率了,那时家长也许会感觉到一种失落感。这时,家长不能以养育孩子的父母自居,而是以前辈的身份和孩子交往。

  家长要尽力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共鸣。劝导,是理解这?时期孩子的要点。

  孩子不能潜心学习时

  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许多东西。如果学校里的学习并不特别落后,就用不着如此担心。但是,看见孩子不能潜心学习,家长总免不了会担心。那种时候,焦虑不安、唠唠叨叨地埋怨,或是严厉训斥、都只会适得其反。

  在担心孩子不用功学习之前,家长应向孩子表现出自己勤奋学习的姿态。社会是个大学堂,无论读书还是学烹调或是学音乐,如果喜欢,即使不走出门外,学习的机会也到处都有。家长不要焦虑,也绝对不能对孩子训斥,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孩子为自己不同于别人而感到苦恼时

  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愿望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变得很强烈。这时,有很多孩子都会暗暗地感到苦恼,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帮助孩子建立开放型的人际关系,客观地观察自己,学会体谅对方。现代社会是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重要的是应该培育这样的孩子:承认人有各种不同的个性,理解别人的个性,而且对自己充满着自信。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东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7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